三王指夏、商、周三朝第一位帝王大禹、商汤王、周武王及周文王的合称。
相反,摆脱个体所遭遇的这个昏蒙的世界,需要来自刚明之亲援(40)。没有共同学习与探讨,没有相互启迪与发明,此在就会陷于困蒙无法自拔,这就是困蒙,吝的根本原因。
前面提到,我们所有的人各有各的蒙,名利、声色、犬马,乃至所谓的前知先识、聪明颖悟,无不会成为我们心智的遮蔽物,使我们堕于我们所拥有的优势之蒙当中。以作《周易注》闻名的王弼,则以上九之艮阳为金,阳为刚,以金夫为刚夫。但物皆蒙昧,唯愿亨通。程氏承接《彖》传之意,提出时中,乃致亨之道。发蒙启智,之所以有利于被蒙昧所桎梏的刑人(我们都或多或少是披枷带锁的刑人)获得以智为基础的自由,就在于以智正法度,能够让人们知道何者为是,何者为非,终归于礼教,非尚刑也(30)。
或蒙于权势,只手遮天。人之在世,生而求明,却无时不处在蒙之中。譬如,别人十二点钟吃饭,我就一点钟吃饭,等他们打完饭后我再去打嘛,你说是不是?但下一步——病就更惨了。
我们讲了一、二部分之后,会在中间有一个休息时间。这就是佛教所说的观察缘起。一类是命定论的苦乐观。"只看到一片片的柳丝柳絮扑到了窗帘,这是什么凄凉的情景啊?大家自个儿去想吧。
同时要排除掉另外一种对佛教性空思想的误解,即将此空视为某个现象消失以后的状态,这也错了。这里的随波逐流是指人没脑子,不知道自己要干嘛。
他永远怀有希望,但这希望一次又一次变成失望,极有可能到后来就是绝望,所以"生离"的痛苦一点不比"死别"弱。他说把射箭人搞清楚了以后,还要搞清楚这支箭的情况。不过,现在我们暂时将此问题按下不说。而且佛教说,正因为我们的念头在不断新陈代谢,人才可以做了这件事又去做那件事,才可以今天是一个道德上的恶人,明天就变成一个道德上的好人,甚至前一念还有害人的念头,下一念就变成一个与人为善之念了。
不偷盗,大家都懂,我就不解释了。下面给同学们一点提问的时间,请提问题。是不是?这个过程中的一切如何存在呢?都是刹那生灭的存在。一般的人,或者说儒家和其他的很多派别,都认为人的生命的降生是一件可喜可贺的事情,儒家甚至说不孝有三,无后为大,所以要多生、优生,要创生,佛教抬头就一杆子捅到儒家的心脏里面,这还了得。
"思君令人老,岁月忽已晚。这是一般的人的痛苦概念,跟佛教定义的痛苦有相当差异。
布施中的一条重要原则是要平等施。譬如说我一来你们这个校园,有个老师去接我,当时我就说:你们这个校园真像个公园啊。
我这样讲,不知道大家明不明白我的意思?我举一个例子来说明吧。这不是恩将仇报?那天你没喊我,我自个就去帮你打了饭,现在我又没惹你,你楞生生就向我发一通火。我们的理性也会给我们制造痛苦,所以我们的第二部分就讲理性的痛苦。佛教说,当胚胎发育到意识明朗以后,首先醒觉的是自己生活在一个暗无天日的世界里面。譬如,这支箭到底是由什么材料制成的?它是纯粹的铁箭,还是箭头是铁的箭?箭柄是木杆还是是铁杆?箭头上有没有淬毒?如果淬了毒,淬的是什么毒?如果搞不清楚这些问题,我就不去医院了。什么是道德?顾名思义,道德是在一个社会中成立的规范人与人之间交往的伦理规范系统,它可以从如下几个角度来观察。
我们的生命有限,而知识却无限,如果以有限的生命去追逐无限的宇宙,就只有危险了。以相对的观点看问题,就是跳出自我的小世界,将自己融入整个社会,从不同的角度来观察问题,如此就能削弱乃至消除自我的观念,这种所谓不公也就不成其为不公了。
这个志于学的志就是意志。所以我要在这里说一句:如果我们受骗了,我们不要去怪骗我们的人,而要怪我们自己没有智慧识别骗子。
谋杀了他的父亲还不算,还把他的母亲欺占为妻,真是是可忍孰不可忍。佛教认为,如果把苦乐、痛苦的原因归结到命运、神、社会环境乃至归于不可知因素,以之为生命痛苦的根本原因,这种理论就不是一种智慧的理论,而是一种非智慧的理论。
还有一种对于佛家空性思想的误解,即将空视为空间的空,譬如由由四周的墙围成的这个教室或天地中间的虚空意义上的空。我想,不要说是佛教徒应该遵守这五条戒律,就是世俗社会也应该谨守这样的道德。我们常常会见到有的人说:唉呀,生活在工业文明时代真苦,为什么不生活在陶渊明的世界里面呢?或说生活在中国真是痛苦、糟糕,为什么不生活在欧洲或者是美国呀?我想,许许多多男女老少汲汲于去西洋讨一个好的生活环境,这如果不是主要原因,至少也是其中的原因之一吧?因为他们把人的苦乐寄托于环境条件的改善,所以我称这种观点为社会环境决定论。那么,佛教怎么看待人的生命的痛苦呢?它认为生命的痛苦由两个原因造成:一类是外缘,就是人之外的各种条件,包括历史传统、社会环境、个人命运。
他跑,不光是不能顺利上车,说不定还会一跟头栽下去摔伤了。有的不舒服是很微细、很隐秘,乃至我们的意识都意识不到,这一类身心状况佛教也叫做痛苦。
佛教所谓的空,是指每一个现象的性质本身是空的,而不是一切现象本身不存在。佛教的缘起性空观念包括两个层面的含义:首先是缘起,缘起缘起,就是指一个现象因为各种条件聚集在一起才得以产生。
若无闲事挂心头,便是人间好时节。第一类是禁止做的内容。
佛教所谓精神的痛苦,我将它分成三个部分,也可以说是三个层面。我为什么能到你们校园?是因为你们的老师和那个司机去接了我。这类人是免疫力最差的人,那些因两句话不对机就刀枪相向者就属于这一类人。一类是内因,内因是人没有智慧。
写纸条也行,你们举手提问也可以。如果都是帅哥靓女的话,啊,那个感觉就更好,对不对?即便不是帅哥靓女,他自己也会觉得,我至少还可以奔奔跑跑,是不是?还可以自给自足,万事不用求人。
佛教持一种什么样的苦乐观呢?我称之为智慧的苦乐观。这一点,我们打个比方就很清楚了。
"你看,她的心只有落花能够理解。佛教与佛学有什么关系呢?它有时是同义词,有时又是不同层面或内涵广狭、宽窄不同的两个概念。